天博体育平台-贵州队遭遇失利,屡战屡败不气馁
元朝军队的战斗力毋庸置疑。蒙古铁骑纵横驰骋,打下“北逾阴山,西极流沙,东尽辽东,南越海表”的广阔疆域,其范围“东、南所至不下汉、唐,而西北则过之”。
但有一个区域蒙古人就是搞不定,怎么打怎么输,还被人耍阴招下绊子,那就是南海。这一篇先讲一讲元军在 越南地区的四次失败的军事行动。
南征占城
占城与安南都是中南半岛上的古国,一南一北,以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为界,将越南一分为二。
越南大概是改名最频繁的国家之一,与中国的交道也打得最久。安南就是唐朝时唐太宗在此设“安南都护府”所得的名号。
中国的封建王朝第一次与这里发生战事完全是次意外。秦国想要统一天下,就派兵到南边来占领各个独立小王国,“三征岭南”,发动三次“秦瓯战争”。
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,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;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任嚣和赵佗率军攻击百越之战,将百越之地纳入秦的版图;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,赵佗攻瓯骆之战。
这三次战争中,西瓯国抵抗最为坚决,损失也最惨重,两任国王译吁宋和继任者桀骏打死,新国王蜀泮一看没有办法,就往南退兵吧。退兵过程中,于公元前257年,把当时交趾雄王后裔的文郎国灭了,统一西瓯和雒越旧部,建立瓯雒国,自称安阳王。
秦末时,赵佗率部击败蜀泮,又乘势击败秦桂林军、象郡守军,将两郡合并,建立南越国,都番禺,自号“南越武王”。汉初元气未复,为了安抚周边局势,就承认了赵佗的实际统治,也是从这时起直到宋朝,越南地区都处于我国的实际控制下。
唐末大乱,五代十国时期,越南地区再割据势力南汉的管辖之下。吴权打败南汉军,他死后,“十二使君”割据,968年,丁部领铲平“十二使君”,统一安南,被大宋政府封为交趾郡王。
丁部领死后,大将黎桓擅权,建立前黎朝,也被宋朝封了王,此后,李公蕴建立了李朝,入贡大宋,先是被封了交趾郡王,后来又被追封南越王。之后,越南就算是独立了。
李朝统治到12世纪中期,年仅8岁的女皇李昭皇被老公陈煚逼迫退位,建立陈朝。这是安南的情况。
而占城是占人故地,原是中国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。137年,象林县功曹之子释利摩罗杀县令,自号为王,始建占城国。国王独揽大权。释利摩罗及其后历代君主,力图向北扩张,同统治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。但也不时向中国朝贡,进行贸易。
至元朝时也不例外。元十七年(1280 年),占城国王 保宝旦拏啰耶邛南詙占把地罗耶遣使贡方物,奉表请降。十九年十月,占城国主 孛由补剌者吾曩岁又遣使来朝,表示愿意“称臣内属”,但他的儿子不服气,表示“负固弗服”(本地地形险恶,易守难攻,老子就是不服你有本事来打)。
而不服的具体表现就是元朝派出的暹罗使节万户何子志、千户皇甫杰,马八儿国使节宣慰使尤永贤、亚阑等人,坐船经过占城时,都被抓了。忽必烈大怒,下令出兵征讨。
忽必烈甚是霸气,出兵前先宣布设立占城行中书省,以唆都为右丞,刘深为左丞,兵部侍郎也黑迷失参知政事,让上述三人从广州率部出海前往占城港。得到这个消息,占城国王以木城为核心,筑起二十余里长的楼棚,打算以此为据与元军正面交锋。
元军在海上行驶了两个多月,正月间登陆占城港,唆都命琼州安抚使陈仲达等率兵一千六百人攻木城北面,以张斌率三百余人攻东面,以省官三千人分三道攻南面。
“占城迎战,兵号二十万。唆都率敢死士击之,斩首并溺死者五万余人,又败之于大浪湖,斩首六万级”,总共打死打伤占城十一万军队。元军攻克木城,占城国王向元军投降,但又躲匿于深山不出,打起了游击,战事胶着不下。
三征安南
为了打破占城战事的僵局,忽必烈决定增兵支援占城作战的唆都部,要求安南征军集粮,遭到拒绝。唆都部与占城的战事就又拖了一年。
到了第二年(1284)秋七月,忽必烈又下诏命令镇南王脱欢假道安南击占城。脱欢率军从安南北部边境出发征伐占城,要求安南让道给元军,被陈煚以“其国至占城水陆非便”为由拒绝了。还派陈峻率兵抵抗元军,此举彻底激怒了元朝,忽必烈下令将唆都部从占城转移至安南。
于是占城之战不了了之,虽然杀了不少人,但并没有打赢打服对手。
与安南的战事情况一开始还算乐观。陈煚之子陈日烜率军十万与元军作战。战争伊始,元军击败沿江布战的安南军,在与从占城归来的唆都部会合后,兵力大增。脱欢分两道进发安南,“自如其境,大小七战,取地二千余里,王宫四所”。
而安南军队以退为进,游而不击,不与元军正面交锋,边撤退边集结军队。时日一久,元军不适应气候,战斗力逐渐减弱,准备退军至思明州。在行至册江时,遭到安南军队的埋伏,李恒中箭而亡。唆都部在强渡乾满江时被安南军击溃。脱欢仅率残部逃亡思明州。
元二十三年(1286),元朝再次出兵安南,二月,忽必烈“遣使谕皇子也先铁木儿,调合剌章军千人或二三千,付阿里海牙从征交趾”,之后又聚集了江浙,湖广,江西三省兵力近六万。
五月,元军进入安南境内,还未交锋,陈日烜就又弃城跑了,再次打起了游击。
此时,元朝国内的反对声音逐渐高涨,湖南宣慰司上言:
连岁征日本及用兵占城,百姓罢于转输,赋役烦重,士卒触瘅疠多死伤者,群生悉叹,四民废业,贫者弃子以偷生,富者鬻产而应役,倒悬之苦,日甚一日。今复有事交趾,动百万之众,虚千金之费,非所以恤士民也。且举动之间,利害非一,又兼交趾已尝遣使纳表称籓,若从其请,以苏民力,计之上也。无已,则宜宽百姓之赋,积粮饷,缮甲兵,俟来岁天时稍利,然后大举,亦未为晚。
这次为期仅一个月的军事行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而宣布告终。
但忽必烈并未就此死心。翻过年的四月,元朝在日本的战事宣告彻底失败,元军残部撤回大陆,修养调整数月后,被忽必烈一纸诏书调往安南,“发新附军千人从阿巴赤讨安南,又召发淮,江西,湖广三省蒙古,汉,券军七万人,船五百艘;云南兵六千人,海外四州黎兵万五千,海道运粮万户张文虎,费拱辰,陶大明运粮十七万石,分道以进”。
这次出兵耗费最为巨大,军力最为强悍。
十一月,乌马儿与樊楫从海路进攻,结果在安邦口遇安南战船四百余艘,这一次海战倒是胜利了。而脱欢、孛罗合答儿率汉、券军从陆路进军,连续作战十七次,连战连捷,一直打倒了富良江边,但是日烜及其子弃城入海,不知所踪。
好景不长,正当元军前线军队频频告捷之时,张文虎所带粮草遭遇安南阻击,不得已沉米于海。费拱辰所运粮草也遇风退回琼州。此时,集结完毕的安南军又冒了出来,不停挑衅,游而不击,诱敌深入。
在粮草得不到供应以及安南国内天气逐渐变得潮热的情况下,元军诸将担忧“无以支久,为朝廷羞,宜全师而退”,而此时三十万安南军已占据了女儿关及丘急岭的有利地形,断了元军的退路,展开大反攻。
樊楫所率军队全军覆灭于白藤江,来阿八赤感染瘴毒退至成都死去,奥鲁赤带领所部属北还,脱欢脚中毒箭退到思明州,元军又一次失利。
忽必烈一朝对越南南北两个古国共用兵四次,要么惨淡退兵,要么大败而溃,耗资巨大,一无所获,究其原因,忽必烈对宋朝军队连战连捷,打出了自信,乃至自负,对毫不熟悉的敌人也藐而视之,最终吃了大亏。当然,这也说明了世界上并无战无不胜的军队,有的只是合理的兵种搭配、完备的后勤保障和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。
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继续阅读: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宋朝 蒙古
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> 历史» 蒙古军队不可一世,但遇到两个弹丸小国却屡战屡败,丢尽了脸面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